暴雨自救指南有哪些?2025年最新救命知识速收藏!
暴雨来袭时,知道如何自救就是最好的救命稻草。这份2025年最新暴雨自救指南,关键时刻能保命!
截至2025年8月,全国已有1400多万人次因洪涝灾害受到影响。随着气候变化加剧,极端降雨事件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,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
数据显示,正确采取自救措施能够使暴雨相关伤亡风险降低70%以上。本文基于国家应急管理部最新发布的《全民防灾减灾手册》,为您提供实用、易操作的暴雨自救指南。
01 为何需要专门的自救指南?
暴雨不是普通的下雨,其带来的危险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。2025年的暴雨特点明显不同:强度更大、范围更集中、持续时间更长。
许多人对暴雨危险认识不足。研究表明,超过60%的暴雨相关伤亡是由于缺乏自救知识造成的,而非灾害本身威力。
自救指南能填补救援到达前的“时间空窗”。暴雨灾害中,专业救援力量往往需要时间调动和到达,最初的几小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。
每个人都可能成为“第一响应人”。掌握自救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,还能帮助他人,甚至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。
02 识别危险环境
低洼地带是最危险区域。包括地下商场、停车场、下穿隧道等,这些地方在暴雨中往往最先被淹没。
河道沿岸需要特别警惕。暴雨可能导致河水迅速上涨,甚至决堤,沿岸地区危险系数极高。
山区和丘陵地带易发次生灾害。暴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,威胁生命安全。
老旧建筑和临时搭建物风险较大。这些建筑可能无法承受暴雨冲击,存在坍塌危险。
03 预警信号识别
气象预警是首要信息来源。关注暴雨预警信号颜色:蓝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红色,危险程度依次递增。
自然环境变化也能提供预警。短时间内天色明显变暗、乌云密布、雷声频繁,都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。
周围环境异常值得警惕。井盖涌水、河水变浑流速加快、动物行为异常,都可能预示危险来临。
官方通知最权威。通过电视、广播、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的应急通知,必须立即遵照执行。
04 室内避险措施
切断危险电源。进水前立即关闭家中的电源总开关,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。
转移到安全楼层。低层住户应尽快转移到楼上安全区域,最好到砖混结构的较高楼层避险。
准备应急物资。将食物、饮用水、药品、手电筒、充电宝等集中放置,方便随时取用。
堵塞进水通道。用沙袋、布料等堵塞门缝、下水道口,防止雨水快速涌入室内。
05 室外避险要点
寻找稳固高地。立即向广场、高层建筑等坚固高地转移,避开低洼地区。
避开危险物体。远离电线杆、变压器、广告牌等可能带电或倒塌的物体。
不要盲目涉水。水深超过30厘米的流水就足以冲走成年人,不要冒险涉水。
选择正确避难所。优先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公共建筑,避免在临时搭建物内躲避。
06 车辆遇险处置
立即离开低洼处。将车辆驶离地下车库、下穿隧道等低洼区域,停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。
水深超轮胎一半即勿前行。遇到积水路段,如果水深超过轮胎一半高度,就不要强行通过。
被困车内速逃生。如果车辆已经被淹且无法启动,立即解开安全带,打开车门或破窗逃生。
备好安全锤。在车内显眼处放置安全锤,教会所有家庭成员使用方法,以备不时之需。
07 特殊群体保护
老年人需要特别关照。帮助他们提前转移至安全区域,准备好常用药品和应急物资。
儿童需要成人陪同。暴雨期间必须有成年人全程陪伴,严禁单独外出或在家无人看管。
残障人士需提前安排。制定专门的转移方案,必要时请求社区或邻居协助转移。
孕妇需要特别防护。避免紧张情绪,准备充足营养品和药品,保持与医院的联络畅通。
08 灾后注意事项
谨慎返回。只有在官方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返回住所,返回途中继续注意安全。
检查房屋安全。仔细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受损,电路是否安全,燃气管道是否完好。
注意饮水安全。只饮用瓶装水或经过彻底煮沸的水,防止水源污染导致疾病传播。
心理调适。关注家人特别是儿童的心理状态,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。
暴雨来临时,保持冷静、科学应对是自救的关键。记住这些要点:向高处转移、避开带电物体、不盲目涉水、及时求助。
这份指南基于2025年最新防灾知识编制,建议您收藏保存并分享给亲友。定期与家人一起复习演练,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危急时刻正确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