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居智能产品选购指南(2025):从生态到场景,一次配齐
适用:新居/旧改、单身到三口之家、小团队办公;预算分档:入门¥2k–4k|进阶¥5k–10k|全屋¥20k+
一、先定目标,再选设备(用场景倒推清单)
把需求写成一句话:人群×空间×目标
舒适:自动调光、恒温、空气质量稳定
安全:门锁告警、摄像头隐私区、漏水断电
节能:无人断电、能耗监测、峰谷电自动化
便利:回家/离家/就寝一键场景、语音/传感联动
二、选生态=选“手机+中枢+协议”
手机优先:你和家人常用什么(iOS/Android)就以此为主生态,减少学习成本。
中枢/主机:选支持本地自动化与多协议的中枢(Zigbee/Thread/BLE/Wi-Fi),断网也能跑。
协议要点
Matter:跨品牌互通的“通用语言”,优先支持;
Thread:低功耗自组网,适合传感器/开关;
Zigbee:成熟稳定,设备丰富;
Wi-Fi:带宽大但占网多,适合少量大带宽设备(摄像头等)。
路由器/网关:优先Wi-Fi 6/6EMesh,两只覆盖中小户型;IoT设备用独立2.4G SSID。
IP与权限:关键设备设保留IP,访客与IoT隔离网络。
新装布线:预留零火线(智能开关更稳)、窗帘电机位取电、空调/地暖控制线。
看:本地自动化、场景数量、备份/迁移、支持协议数量(含Matter/Thread)。
开关 vs 灯泡:全屋统一选“智能开关”,保留墙控习惯;局部氛围用灯带/射灯。
看:零火/单火(优先零火)、调光方式(前切/0–10V/DALI)、显指CRI≥90、低频闪。
看:额定功率、过载保护、儿童安全门、能耗曲线与定时策略。
传感器:温湿度/CO₂/PM2.5/TVOC,采样≤1min;
空调:红外方案(便宜但不可回传状态)vs. 网关/面板直连(稳定可回传)。
门锁:C级锁芯、临时/一次性密码、离线日志、紧急供电;
摄像头:本地存储可选、隐私遮蔽区、移动区域侦测、RTSP/ONVIF可扩展;
传感器:灵敏度可调、宠物免打扰、低电量本地告警。
扫地机器人:导航(激光/视觉)、避障可靠性、基站自清洁/集尘;
厨卫家电:油烟机/洗碗机/热水器支持远程开关与场景联动更实用。
轨道/罗马/百叶不同电机,关注噪音(dB)、断电手拉启动、行程学习与位置记忆。
中枢/网关×1(多协议)
智能开关×2、灯带×1
智能插座×2(带电量)
传感器×3(人体×1、门磁×1、温湿度×1)
红外遥控器×1(控空调/电视)
场景:回家灯/空调、夜起小夜灯、离家断电智能门锁×1、窗帘电机×2
空气质量监测×1,与净化器联动
室外摄像头/门铃×1
场景:开锁–玄关灯–音乐、午休自动拉帘、空气差→净化/新风全屋零火智能开关、全域传感器、分路能耗监测开关
地暖/空调面板智能化、全屋窗帘、门窗磁
场景:分区恒温、峰谷电策略、晨/暮/观影/清扫全链路自动化回家:门锁验证成功→玄关/客厅灯亮→空调26℃→窗帘50%→播放“到家歌单”。
就寝:23:30且卧室门磁关闭→全屋关灯→手机充电未接入提醒→卧室空调降至24℃。
离家:地理围栏所有家庭成员离开→插座断电→扫地机器人运行→摄像头布防。
防水防漏:水浸检测→关电磁阀→手机+语音双重告警。
老人夜起:00:00–05:00 人体传感触发→床边灯10%逐级点亮→卫生间灯20%。
最小上云:能本地就本地;远程控制仅开放必要端口/云服务。
分权:家人/访客不同权限;摄像头隐私遮蔽区与定时关闭。
固件策略:核心设备“延迟更新+灰度观察”,避免大版本当日升级。
电气安全:额定功率充足、箱体留散热、潮湿区用防溅插座。
命名规范:房间_设备_位置(例:客厅_主灯_南),贴标签+二维码文档。
文档化:拓扑图、SSID/密码管理、IP清单、场景与触发条件说明书。
备份:中枢规则导出、关键设备参数截图;准备“临时手动方案”。
培训:家人5分钟上手卡:三大常用场景和应急开/关方法。
单火开关闪烁/嗡鸣→ 改零火或加RC吸收;
配网失败→ 分离2.4G/5G,关闭AP隔离,靠近路由器;
品牌混搭不互通→ 统一选支持Matter/Thread的型号;
摄像头卡顿→ 走有线或独立2.4G SSID,码率适配上行带宽;
扫地机与地垫冲突→ 调整禁区/虚拟墙,低反射黑色地毯谨慎选。
D1–D3:确定生态与预算,画拓扑与命名规范
D4–D10:先装中枢/路由/核心照明与传感器,完成“回家/离家/就寝”三场景
D11–D20:扩展门锁/窗帘/清洁与空气联动;写SOP与家庭上手卡
D21–D30:优化自动化阈值与时段;做能耗看板与月度复盘
原则:能本地就本地,能通用就通用(优先Matter/Thread),减少“生态孤岛”。
三、网络与布线(一劳永逸)
四、品类选购要点(抓住“那几个参数”)
1)中枢/网关
2)照明(灯泡/灯带/开关)
3)插座/排插(建议带电量统计)
4)环境与空调控制
5)安防(门锁/摄像头/门磁/人体)
6)清洁与家电联动
7)窗帘/遮阳
五、三档预算方案(可直接照搬)
入门¥2k–4k(1居/老房免改造)
进阶¥5k–10k(两居/刚需舒适)
全屋¥20k+(三居/新装)
六、自动化范例(拿去即用)
七、隐私与安全(底线工程)
八、交付与SOP(避免后期混乱)
九、常见坑与修正
十、30天落地计划
结论:别从“买一堆单品”开始,而是从生态与网络底座开始;用本地自动化+通用协议构建稳固的骨架,再把场景一块块拼上去。这样你的智能家居才是真正“更省心、更安全、更省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