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共识:从识别到管理,家长必备指南
换季就鼻塞、晨起就连打喷嚏、孩子总揉鼻子揉眼睛……这些可能都不是“习惯”,而是儿童过敏性鼻炎(Allergic Rhinitis, AR)在作祟。2025年,《中华儿科杂志》发布了最新的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共识,对这一困扰我国近20%儿童的常见病提出了更清晰、更前沿的管理策略。本文将为广大家长深度解读新共识的核心要点,提供从家庭识别到专业诊疗的全程导航,帮助孩子顺畅呼吸,享受无忧童年。
一、识别信号:2025年共识更新的不典型症状
除了打喷嚏、流清涕、鼻痒、鼻塞这四大典型症状,新共识特别强调了婴幼儿和儿童可能出现的不典型表现,这些常被误认为感冒或其他问题,导致延误诊治。
家长需警惕的“隐形”信号:
“过敏性敬礼症”:孩子为缓解鼻痒和打开鼻道,用手掌向上推搓鼻子。
“过敏性黑眼圈”:因鼻甲肿胀影响眼部血液循环,导致下眼睑呈现蓝黑色或灰暗色阴影。
“鼻皱褶”:因经常向上推搓鼻子,鼻梁根部皮肤可能出现一道横行的皱褶。
张口呼吸与睡眠障碍:长期鼻塞导致孩子不得不用嘴呼吸,夜间可能出现打鼾、睡眠不安、辗转反侧,甚至夜间遗尿(因睡眠深度受影响)。
面部表情异常:为睁大因痒而难受的眼睛,孩子会不自觉地扬起眉毛,形成一种特殊的面部表情。
并发症状突出:常伴有反复搓揉眼睛(过敏性结膜炎)、反复清嗓(鼻后滴漏)、慢性咳嗽、中耳积液等问题。
重要鉴别:过敏性鼻炎 vs. 普通感冒
病程:感冒通常7-10天自愈;过敏性鼻炎症状持续数周或更久,呈间歇性或常年性发作。
诱因: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;过敏性鼻炎在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、宠物皮屑)后发作或加重。
症状:感冒常伴喉咙痛、全身酸痛、发热;过敏性鼻炎以局部鼻眼症状为主,通常不发热。
二、精准诊断:2025共识推荐的检查“金标准”
新共识强调规范诊断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,反对盲目用药。诊断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1. 详尽的临床病史询问
医生会重点询问症状特征、发作规律、可能的诱因、家族过敏史、生活环境(是否潮湿、有无宠物、新装修等)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。家长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是诊断的关键依据。
2. 过敏原检测——明确“敌人”是谁
皮肤点刺试验:将少量常见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前臂皮肤,用点刺针轻刺入表皮。15-20分钟后观察风团和红晕大小。这是目前敏感性高、速度快、成本低的首选方法。
血清特异性IgE检测:抽血检测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。适用于婴幼儿、皮肤条件差、无法停用抗过敏药或患有严重湿疹的儿童。
分子过敏原诊断:2025年共识新增关注点。可识别过敏原中的特定蛋白组分,能更精准地判断过敏的严重程度、交叉反应性和免疫疗法的适用性,是未来的趋势。
共识提醒:检测结果必须与孩子的临床症状紧密结合由医生解读。检测阳性但接触后无症状,不诊断为过敏;反之,高度怀疑但检测阴性,也不能完全排除。
三、阶梯化治疗:2025版“四位一体”综合管理新策略
治疗目标不再是单纯缓解症状,而是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、改善生活质量、预防并发症(如哮喘、鼻窦炎、腺样体肥大)。新共识重申了“防治结合,四位一体”的原则:
1. 过敏原回避(基础中的基础)
尘螨过敏:使用防螨床品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(湿度<50%)、每周用55℃以上热水清洗床品、减少毛绒玩具和地毯。
花粉过敏:在花粉季关注花粉浓度预报、减少户外活动、外出佩戴眼镜和口罩、回家后洗脸漱口换衣、关闭车窗和窗户。
宠物过敏:最理想的方式是不饲养。若已饲养,禁止宠物进入卧室,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。
霉菌过敏:修复漏水处,保持浴室、厨房干燥,及时清理过期食物。
2. 药物治疗(控制症状的主力)
2025年共识进一步细化了阶梯治疗方案,强调规范用药和定期评估。
一线首选:鼻用糖皮质激素(如糠酸莫米松、氟替卡松)。这是最有效的控制药物。家长无需“谈激素色变”,鼻用激素全身吸收极少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常安全。起效较慢,需连续、规律使用。
一线联合: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(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、氮卓斯汀鼻喷剂)。起效快,对缓解打喷嚏、鼻痒、流涕效果好。
白三烯受体拮抗剂(如孟鲁司特钠):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儿。
鼻用减充血剂(如羟甲唑啉):严格短期使用(连续不超过7天),仅用于严重鼻塞时临时缓解,长期使用会导致药物性鼻炎。
3.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——对因治疗的“利器”
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法。通过给予孩子逐渐增加剂量的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(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),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,使孩子再次接触过敏原时症状减轻甚至不发作,疗效在停药后仍能长期持续。2025年共识更明确了其适用人群和启动时机。
4. 患者教育(贯穿始终)
让家长和孩子共同理解疾病、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(特别是鼻喷剂 technique)、学会记录症状日记、知悉何时需要复诊,是实现长期良好控制的基石。
四、2025年新共识的特别关注与家庭护理要点
1. 并发症的早期筛查与管理
共识强烈建议对中-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儿常规评估是否合并哮喘,并警惕分泌性中耳炎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。
2. 鼻腔冲洗的推荐升级
生理盐水或海盐水鼻腔冲洗被提升为一种安全、有效且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。每天1-2次冲洗可物理性清除过敏原和分泌物,减轻黏膜水肿,改善鼻部症状和鼻用药物的效果。
3. “微生物群-免疫”轴的新视角
2025年共识提及了最新研究,肠道和鼻腔菌群紊乱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。虽然不推荐常规使用益生菌作为治疗手段,但保持饮食均衡、富含膳食纤维,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,可能对免疫系统健康有长远益处。
4. 家庭护理“避-洗-药-护”四步法
避:严格规避已明确的过敏原。
洗:坚持每日盐水洗鼻。
药:遵医嘱规范使用控制性药物(如鼻用激素),不随意停药。
护:保护鼻黏膜,正确擤鼻涕(一侧一侧来,勿用力过猛)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2025年《中华儿科杂志》发布的《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——临床实践指南》及其他相关权威学术资源,旨在进行科普知识传播,增进家长对该疾病的了解。本文内容绝不能替代专业儿科医生、耳鼻喉科医生或变态反应科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。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,所有医疗决策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