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0日|最新!微短剧备案新政再升级,AI审查系统正式上线
2025年7月30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微短剧备案管理的补充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补充通知》),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,微短剧备案审查将全面接入**"天枢"AI内容审查系统**,实施**"AI初筛+人工复核"双重审核机制**,标志着微短剧监管进入智能化时代。

**一、新政核心变化:AI介入,效率提升?
AI预审覆盖全流程新上线的"天枢"系统将在剧本备案、成片审核、播出监测全程介入,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剧情、台词及价值观倾向。
重点审核方向:暴力美化、金融诈骗误导、职业伦理偏差等敏感内容。"备案黑名单"制度推出
多次违规项目将被纳入"行业信用库",限制主要制作团队3年内参与短剧项目。
典型案例:7月下架的扫黑题材短剧《暗流》因"过度渲染暴力手段",制作方已被警告并备案受限。
审核速度承诺:72小时出结果
AI初筛可在24小时内完成,人工复核不超过48小时,相比此前平均7天审核期大幅提速。
**二、业界反应:有人叫好,有人焦虑
1. 头部公司:积极拥抱
某知名短剧平台负责人表示:“AI能减少主观判断差异,比如我们之前一部医疗短剧,人工审核认为’手术场景太真实可能引起不适’,但AI基于大数据判定符合专业规范,最终过审。”
**头部制作公司"快映文化"**已成立AI合规组,专门调整剧本以适配审查算法。
2. 中小团队:成本压力骤增
某小型工作室主创抱怨:“AI系统对’模糊台词’的敏感度极高,比如’给他点颜色看看’可能被判定为暴力暗示,必须改成’依法处理’,创作灵活性受制约。”
演员公会发声:要求平台分担因重拍产生的额外成本。
三、观众体验:内容更精致,但创新受限?
优势显现
经AI优化后,金融、医疗等短剧的专业细节显著提升。
平台数据显示:涉及专业领域的短剧退货率下降40%。
争议犹存
部分观众认为:“AI审核让内容太’正确’,少了些真实感和戏剧冲突。”
典型案例:某律政剧原本的"法庭对抗"桥段因AI判定"情绪过激"被调整为平和辩论,遭到观众吐槽"不如以前带感"。
四、未来展望:AI能否平衡监管与创作?
技术迭代方向
语义理解升级:8月将测试"天枢2.0",增加对反讽、隐喻等复杂表达的识别能力。
个性化分级:探索按用户年龄、职业提供不同版本的微短剧。
行业建议
建立申诉通道:对AI误判的案例开放人工申诉。
动态调整审核标准:避免"一刀切"扼杀创新。
五、写在最后
随着AI深度介入,微短剧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。对创作者而言,如何在合规框架下保持内容吸引力,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。
(本文基于2025年7月3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文件及行业访谈撰写)
本篇内容为作者原创,如要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