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老是不听话怎么教育?我后来换了种方式,说实话,管用多了
前几年,我家小孩特别“不听话”。
吃饭要追着喂、作业拖拖拉拉、出门非要带玩具,一说“不行”,他就开始哭闹、摔门、顶嘴。
我一开始以为是孩子调皮、性格犟,也试过各种“方法”:
讲道理、批评、讲故事、立规矩
更狠一点的,还试过罚站、没收玩具
结果呢?越管越逆反。
直到有一次,他冲我喊:“你每次都只会说我!你根本不懂我!”
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家所谓的“教育”只是单向灌输,而没有真正“沟通”过。
于是我开始学习、调整,从“我说你听”变成“我理解你、再一起想办法”。
现在,他虽然也偶尔闹情绪,但至少愿意沟通、不再死磕。
今天我就分享几个真实的经验,不是育儿专家那种大道理,而是我家真的试过、有效的改变方式。
一、孩子不听话,其实不是“坏”,而是这三种信号

1. 他不服你,不是因为不懂道理,而是你没有听懂他
有一次我让他写作业,他边写边烦躁,我说:“认真点行不行?”
他一下就把笔扔了,说:“我就是不想写!你烦不烦!”
我本来要发火,结果我忍住,问他:“你是不是太累了?”
他愣了一下,然后突然眼圈红了说:“我今天体育课跑太多了,腿软了。”
我才意识到,他不是不想写作业,而是真的“身体抗拒”,但他又说不明白,只好用“顶嘴”来表达。
✅ 所以我学到第一课:
孩子的不听话,是“他不会说出自己真实需求”的方式。
2. 你一直在说教,却没给他“做选择的空间”
我们经常对孩子说:“你应该怎么做”“你不能那样”……
但我们有没有给他机会说:“你想怎么做?你能怎么做?”
比如吃饭问题。
以前我每次逼他吃蔬菜,他就抗拒,我换了种方式问他:
“今天你想吃西兰花还是青菜?不吃也可以,那晚饭不能吃零食哦,可以接受吗?”
你别说,他真的会认真思考,然后选一个自己能接受的方案。
✅ 教育不是控制,而是给选择,让孩子练习“决定”和“负责”。

3. 他越叛逆,越是在向你“求关注”
有一次我在家加班,他一直想给我讲新画的画,我头也不抬说:“等我忙完。”
结果他接连搞破坏、扔东西、哭闹,我忍不住吼他:“你到底想怎样?”
他一句话让我愣住:“我就是想你看看我,别总看电脑。”
那一刻我鼻子一酸。
孩子不是天生叛逆,而是“他们不知道怎么说出自己想要的爱”。
二、我后来调整了教育方式,孩子真的开始变了
✅ 1. 情绪先处理,教育再进行
他生气、哭闹、顶嘴时,我不再立刻教育,而是先处理情绪。
比如:
“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,我们可以先坐下来喘口气。”
然后我们坐几分钟,等他冷静了,再问:
“你愿意告诉我刚刚怎么了?”
你会发现,情绪被接住的孩子,更愿意开口。

✅ 2. 把“命令句”变成“选择题”
比如:
“快写作业!” → “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?”
“别看电视了!” → “你要现在关,还是10分钟后自己关?”
“赶紧穿衣服!” → “你想穿红色这件还是灰色这件?”
这种方式不是妥协,而是让孩子“拥有决定感”,他们更容易配合。
✅ 3. 用“肯定+提醒”代替否定句
以前我总说:“你怎么这么粗心?”“你又没听话!”……
现在我尽量说:
“这道题你有一部分是对的,哪一部分还可以再想一想?”
“你能告诉我,刚刚为什么那样做?”
你会发现,孩子反应的不是“羞愧”,而是“思考”。
三、日常我们家这样“慢慢培养规则意识”
很多父母问我:不骂、不吼,那孩子岂不是无法无天?
其实不是,教育的底线是“尊重+清晰”,不是“宽容+纵容”。
💡 我们设了三个家庭规则,长期有效
情绪可以表达,但不能伤害别人
每天玩手机不超过30分钟(和他一起定的)
吃饭时间不能看电视,但可以一起聊天
这三个规则不是我定的,而是我们一起坐下来协商出来的。
这样一来,他反而会自己提醒我:“妈妈你今天玩手机超过了哦~”
💡 每周家庭会议10分钟:孩子愿意开口,家长愿意听
每周五晚饭后,我们会有个“家庭小会”,谁都可以说想说的话。
有时候他会说:
“我这周不想学奥数了,好烦。”
“我想下次换个牙医,那个医生吓我。”
我们不评价,只讨论怎么一起解决。
他慢慢明白,不听话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,沟通也可以有用。
四、不是孩子改变了,而是你学会“换一种方式说话”
我以前以为教育就是“让孩子听我的话”。
但现在我更明白:
教育的本质是“我懂他,他愿意听我说”。
不是放弃管教,而是换一种让他愿意配合的方式。
五、写给你:如果你家孩子现在特别不听话
我想对你说几句话:
你不是教育失败,也不是不合格家长
你只是还没找到孩子的“语言通道”
你只要愿意试着倾听,他真的会慢慢回应你
教育不是短跑,而是拉锯战。
不要急于求成,也不要急着否定自己。
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“我理解你”,他其实都听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