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学春秋假放 5 天是真的吗?各地落实进度与家长安排指南
“9 月还有 5 天假期?真的假的?”
7 月底,教育部官网发布《关于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春秋假安排的通知(教基厅〔2025〕9 号)》后,这个话题就迅速冲上家长群和社交平台热搜。
在北京西城的一所小学门口,接孩子的刘女士笑着说:“春秋假如果真能落地,我要赶紧查查周边的亲子游路线。”可同在群里的另一位家长李先生却直言:“放假谁带?补课还是托管?”
一、政策从哪来?文件原文怎么说
2025 年 7 月 28 日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官网公布试点方案,明确提出:
试点时间:2025 年秋季学期起,先在部分省市试行
假期时长:春季 4–5 天、秋季 4–5 天
调整原则:与寒暑假总天数平衡,原则上不增加全年总课时
假期安排: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气候、学期安排、重大考试时间具体确定
来源:教育部官网公告《部分地区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实施方案(试行)》,发布日期 2025-07-28。
二、落实进度:不是全国一刀切
目前各省市的响应节奏不同——
已明确落地:
浙江温州:教育局 8 月 2 日下发通知,2025 年 10 月 13–17 日试行秋假,涵盖小学至高中。
海南海口:秋假安排在 11 月上旬,结合当地旅游淡季,鼓励亲子出行。
北京、上海:正在收集家长和学校意见,倾向先小范围试点(可能选定区县)。
广东广州:初步讨论放假时间与高三备考冲突的问题。
西部部分省份:因校历与气候差异较大,需等待更详细的试点细则。
避开极端气候:部分南方地区春秋季气温舒适,适合户外活动;北方可避开早霜与寒潮前期。
错峰出行:分散寒暑假旅游高峰,缓解景区和交通压力。
促进身心健康:给学生更多亲近自然、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。
提前请假:如果计划出游,最好在学校正式发布假期时间表后第一时间向单位申请休假。
合理预算:春秋假旅游虽然错峰,但部分热门景区仍会涨价,可以关注当地文旅局的淡季优惠政策。
校内托管:关注教育局和学校的托管服务公告,避免临时手忙脚乱。
结合兴趣规划:利用假期做一次长期想做的项目,比如摄影、科学实验。
户外运动:趁天气舒适,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减少电子产品使用。
考试安排:秋假前后可能与期中考试复习冲突,要提前调整学习计划。
作业量:教育部要求春秋假“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”,但实践类任务(调查报告、观后感)可能增加。
安全出行:秋季昼夜温差大,外出注意增减衣物,预防感冒。
教育部官网《部分地区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实施方案(试行)》
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《关于 2025 年秋季学期实施秋假的通知》
海南省海口市教育局新闻发布会(2025-08-02)
积极研究中:
暂未启动:
三、为什么会有春秋假?
教育部在文件里提到几个理由:
四、家长和学校怎么想?
场景一
温州鹿城区一所小学的班主任陈老师说:“秋假这几天,我打算带学生做一次校外历史文化调研,这样既能放松,又能学到东西。”
场景二
北京的家长王先生则担忧:“双职工家庭请假难,如果学校没有配套托管,家长只能临时找人带孩子。”
五、如果真放 5 天,该怎么安排?
给家长的建议
给学生的建议
六、几个容易忽略的细节
七、结论:别急着订票,先看你所在地区的决定
春秋假放 5 天,目前只是部分地区的试点,并非全国统一执行。对家长来说,最关键的是关注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正式通知,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假期计划。
如果你在试点省份,不妨把它当作一次家庭和孩子一起“喘口气”的机会;不在试点范围,也可以参考这种假期理念,在周末或调休中加入更多亲子与户外时间。
信息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