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“规培生不能进职工餐厅”事件背后有哪些管理规定
“我们不是医院的人吗?”
8 月初,浙江一位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(以下简称“规培”)的年轻医生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自己在中午用餐时被餐厅管理员拦下,理由是“规培生不能进职工餐厅”。帖子一出,引发大量同行和公众讨论。
有人替规培生抱不平,认为他们在医院值班、看诊,却不能享受同等的就餐条件;也有人认为,医院的食堂管理有其制度依据。那背后到底是什么规定?
一、事件经过与官方回应
8 月 3 日
发帖人小林(化名)在某三甲医院参加第二年规培,当天午餐时间进入医院职工餐厅,被管理员要求“到外面食堂买饭”,理由是“内部规定不允许规培生用餐”。
8 月 5 日
当地卫健委回应媒体称,已与涉事医院沟通,医院方面表示:
职工餐厅设计容量有限
优先保障编制内职工、在岗护士和夜班人员
为规培生设有单独的学员食堂,并在价格上给予补贴
二、什么是“规培生”?
根据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(试行)》(卫医发〔2014〕107 号):
规培是针对医学毕业生(本科及以上)的标准化临床培训,时间一般为 3 年
培训期间,学员须完成规定的轮科和考核任务
规培生与医院之间通常签订培训协议,但多数不纳入正式编制
这意味着,他们虽然在医院承担一定临床工作,但身份上是“学员”而非正式职工。
三、职工餐厅的管理依据
医院内部规章
多数医院的职工餐厅由后勤或物业公司管理,内部会制定《餐厅使用管理规定》,明确服务对象、开放时间和就餐方式。优先顺序:编制内医生护士 → 合同制职工 → 实习/规培学员
原因:确保在院高峰期一线岗位人员及时用餐
规培生的观点:
“我们和正式医生一样查房、写病历、值夜班,有时一天连水都来不及喝,不能在职工餐厅吃饭让人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。”医院的观点:
“职工餐厅设计初衷是服务内部编制人员,规培生数量多时会挤占本就有限的就餐资源。医院为规培生配备了学员餐厅,并非不提供用餐保障。”公众的反应:
有网友建议在用餐高峰分时段放行,让一部分规培生在错峰时进入职工餐厅,兼顾公平与秩序。分时错峰制
上海某三甲医院规定规培生和实习生可在 13:00 后进入职工餐厅,避开高峰。统一餐厅、不同结算价
广州有医院让所有人共用餐厅,但按身份刷卡结算,职工价与学员价不同。独立学员餐厅
部分医院在生活区设学员餐厅,距离科室较远,但菜品与价格接近职工餐厅。明确规培期间的权益:在培训协议中写清餐饮、住宿、补贴标准
优化用餐安排:通过扩建、分时错峰、外卖自取点等方式缓解资源紧张
提升学员食堂质量:让规培生感受到与职工餐厅接近的用餐体验
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(试行)》卫医发〔2014〕107 号
浙江省卫健委 2025 年 8 月 5 日通报
多地三甲医院内部餐厅管理规定(公开版本)
安全与容量考虑
职工餐厅的厨房产能、座位数和消防安全要求有限,过度开放可能造成拥挤甚至安全隐患。
合同与待遇差异
部分医院会在规培协议中明确餐饮安排,例如提供学员食堂或餐补,而非直接进入职工餐厅。
四、争议点:公平还是管理需要?
五、其他医院的做法
六、未来可能的改善方向
七、结语
规培制度的初衷是培养高质量临床医生,而用餐问题虽然看似琐碎,却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工作状态和归属感。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兼顾公平与效率,是医院管理和卫生主管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。
信息来源: